课件编号9017145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五单元《“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课件(65张PPT)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64086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五,PPT,65张,课件,“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单元
  • cover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 “跪拜礼”之第一印象 时间: 久远,难以考证 场合: 传统节日、喜事、丧事 对象: 天地君亲师 意义: 尊敬、侮辱 男儿膝下有黄金、奴颜婢膝 “跪拜礼”解字 跪: 从足 拜: 从手、从头 “跪拜礼”与“坐” 坐姿: 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 坐具: 芦苇、竹篾、蒲席、桃李枝 场合: 吃饭、宴请、读书写字等 跪 姿势: 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地为拜 ———《正字通》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战国策魏策》 拜 拜礼即跪拜礼。 以头著地为拜———《正字通》 拜送书于庭。———《史记》 拜,首至手。———《书》 拜,服也。———《礼记》 “拜”分类 《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九拜分类 一类: 稽首、顿首 空首 二类: 振动、吉拜、凶拜 三类: 奇拜、褒拜、肃拜 稽首 稽:停留。~留 行礼之时,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至膝前,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动作舒缓。 班固《白虎通义 姓名篇》: “必稽首何?敬之至也,头至地。稽,至也。首谓头也。”。 稽首 对象: 拜君父、学生拜见老师、或拜天地祖宗时。 如今: 旧时给尊长者写信,在开头时常用“某某稽首”的字样即源于此。 《史记.夏本纪》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顿首 又称“稽颡”、“叩颡”,也称为“叩头”。 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覆盖右手,拱手于地,至膝前,手不分散,头急遽伸下,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通常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 《史记·周本纪》:“西周君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 柳宗元《献平准夷雅表》:“臣宗元诚恐诚惧,顿首顿首。 空首 又称“拜手”,简言“拜”。 东汉郑玄注《周礼》“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首也”。 段玉裁注《周礼》:“即跪而拱手,而头俯至于手,与心平,是之谓‘头至手’。 贾公彦疏:“空首者,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是为空首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 空首 施礼者身体呈跪姿,先跪而拱手,再俯下头但不接触地面,与心平。 古代上级对下级表达谢意的礼节,或为君王祭天,不失尊者至尊。 振动 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动,读为董,书亦或为董。振董,以两手相击也。……振动,战栗变动之拜。”这种礼节的形式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不已,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 振动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 吉拜 吉拜:古人拜礼有“吉凶之分,吉事为吉拜,凶事为凶拜。 古代有守孝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时行吉拜礼。 男尚左,女尚右,行礼之时,施礼者先行“空首”之礼,然后再行“顿首”之礼。 凶拜 郑玄注:“凶拜,稽颡而后拜,谓三年服者。” 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 服丧三年期内、或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 男尚右,女尚左。 奇拜、褒拜 又称“雅拜”,奇为单数,“奇拜”即拜一次。 褒拜:为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也称“报拜”。 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表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 肃拜 又称“手拜”。 肃,手到地的意思。为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 行礼之时,施礼者双膝跪下以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