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20786

23《马说》第二课时课件(共30张PPT)+教案+微课+素材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2127862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马说,第二,课时,课件,30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马 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意思。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了解作家、作品、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读懂结构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二、读懂内容 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千里马的遭遇———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食马者愚昧狂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三、挖掘内涵 深入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联系作者经历,思考千里马、食马者以及伯乐比喻什么? 2.“用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被埋没”反映哪些社会问题? 3.作者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表达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讽刺和控诉 (2)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2.为了表明这一主题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托物寓意 1.(1)千里马———人才 (2)伯 乐———赏识人才的明君 (3)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2.用“千里马难于伯乐而被埋没”反映: 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统治者,通过对千里马被埋没的叙述,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3.课文每一段都用“也”字结尾,这些段末的“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吟读课文的方式来细细地品悟一下。 方法提示: 吟读,就是按照诗文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师生吟读品悟,交流展示) 预设 课文每段最后一句都用“也”字收住,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同时反转过来表达了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感情状态。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情形,这一形象的概括已经显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以“不以千里称”作结,再着一个“也”字,更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以反诘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这里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第三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以感叹句“真不知马也!”作结,由一个“也”字收住,既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情,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 4.当今社会,面对人才问题,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发现重用人才?(可从伯乐与自身的角度) 伯乐: (1)主动寻找人才(2)创造机会:搭建平台,给人才展示的机会(3)允许人才流动,鼓励合作共赢 自身: (1)主动寻找机会(2)抓住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