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二年级《树的联想》美术教案设计 班级 执教者 单元主题 联想与添加 课题名称 7 树的联想 类别 绘画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第三册第三单元《联想与添加》中的第七课《树的联想》。根据单元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运用线条进行造型表现,接触过一定的点、线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树”的欣赏,初步学会用想象替代的方法进行创意联想,在体验学习活动中感受替代联想带来的乐趣。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年级曾经学过《有小鸟的树》,所以他们对于画树并不陌生,二年级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和表现。 教学策略: 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影片导入,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了解树的特征。设计了找一找的环节,学生通过讨论来发现书本上的替代物,并且掌握树的共同特征。以及通过设计小游戏来发散思维,通过联想,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两个相关联的物体替代想象的方法去表现树的基本造型。鼓励学生大胆作画,肯定他们画面中的创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树的结构及各部分形体特点,学会用其他有关的物体替代树干、树枝和树叶,重新组合成一棵奇特的“树”。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了解树的共同特征和互相联系的过程中,学习想象替换的创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事物间的密切联系,培养联想能力和大胆创意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树的结构及各部分形体特点选择替代物,表现一棵奇特的树 教学难点 所选择的替代物之间要有联系 教学准备 学具:彩色纸、油画棒、记号笔等 教具:优秀学生作品、教师范画、课件、彩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两分钟 预备活动: 课件出示生活中真实的树组成的音乐小影片; 欣赏生活中的树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树,了解其特征。 欣赏与发现 1、从播放的影片中,出示两张真实的大树的照片。 2、看一看:引导小朋友来说一说树干树枝树叶是怎么样生长的?出示教具 3、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倪老师的这棵树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件揭示课题:树的联想 仔细观察,讨论树木的树干树枝树叶是怎么生长的 学生观察教具与范画的区别 直尺代替了树干和树枝,橡皮代替了树叶。 通过观察,了解树干粗壮、树枝分叉长树枝,向上向旁越分越细、树叶小而多的特点。 分析与感受 分析与感受 找一找:引导学生讨论:书本上的树你又能找到哪些东西代替了树干树枝树叶? 想一想:它们能互换吗? 树干和树枝变成卷笔刀,树叶变成铅笔? 猜一猜:做个小游戏,引导学生寻找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寻找更多的可代替品。 5、教师示范 ①画树干的时候———粗壮 ②画树枝的时候———方向多(向上、向旁) ③画树叶的时候———小而多 ① ② ③ ④完善画面构图———有大有小 有前有后(重叠) 6、欣赏优秀作品:拓宽学生的视角和想象力。 讨论代替物的特征。 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不能互换。铅笔是细长的,卷笔刀是小的。 小游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更多的代替物 同桌讨论,开拓思维 掌握树干树枝树叶的特征 学生仔细欣赏,尝试用相关联的代替物来表现一棵树。 通过观察讨论得出,树干树枝是细长的,树叶是小的。 提醒学生在选择代替物的时候要符合树的特征。 过程性评价表 内容 纪律 发言 创意 一 二 三 提供学生体验与感悟的机会,掌握树的结构及选取代替物的外形特点。 尝试与指导 课件明确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用两个关系密切的物品,来表现树干树枝和树叶,联想创造一颗奇妙的“树”。 2、评价内容: 创意新颖 线条流畅 构图饱满 色彩鲜艳 3、循环播放优秀作品,教师巡视辅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两个相关联的物体来表现一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