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25184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4956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8课,社会主义,发展,挫折,教案
  • cover
课题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础知识;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实质。 2.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改革的成败,使学生了解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借助材料与教材内容,小组讨论,探讨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3.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力量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改革既要立足国情,又要改革创新,更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重难点 重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导入新课 利用“玉米运动”导入新课: 玉米运动是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时发动的一场运动。 据说赫鲁晓夫想学习美国,大面积种植玉米,不顾及苏联的地理气候因素,赫鲁晓夫决定全苏联种植玉米。但由于苏联地理条件(主要是气温和光照)实在太差,玉米几乎不结“棒子”,加上国家机构人员腐败,从国外购进大“棒子”愚弄赫鲁晓夫,玉米运动终究失败。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教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苏军的帮助下,推翻了法西斯的统治,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阅读教材P83第1自然段及【相关史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建立后的发展状况。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面临着怎样的发展环境?东欧国家先后建立了哪一体制? 学生:冷战爆发,世界逐渐分成“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苏联也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一致。东欧国家先后确立了斯大林模式。 史料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经互会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总部设在莫斯科。 教师:苏联为了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成立了什么组织?经互会的成立了有什么作用? 学生:政治: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史料1 1949年10月3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复电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对苏联政府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表示热烈欢迎。这一天,中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史料2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的签字仪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周恩来和维辛斯基代表各自政府在文件上签字,斯大林和毛泽东出席签字仪式。对此,毛泽东强调指出:“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教师: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何历史意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