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32960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授课课件(40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541559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视频,PPT,40张,授课,13课
    (课件网)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目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01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02 发达的中外交通 03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02 (1)发展历程: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1.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辽、宋、西夏、金时期进一步发展。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雕版) 据史料记载如下: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当时一个熟练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局限: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雕版) 毕昇 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2、活字印刷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第一步 胶泥制活字,再放到火里烧硬。 第二步 排版,把活字排在撒有松脂和蜡的铁板上加热,固定后冷却。 第三步 上墨印刷。 第四步 拆版。铁板再加热,取下活字,还可以再次排版。 活字印刷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相关史事 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生理学以及科技诸多方面,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沈括在这本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在哪里? 《梦溪笔谈》中关于毕升的记载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变死字为活字 变死版为活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①泥活字印刷术后,又发明了木活字;元代著名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3)发展: 木活字是用梨木、枣木或者杨柳木雕成的,因为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比较简单迅速,所以成为我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 ②元代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法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4)影响: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5)传播: 印刷术的传播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 活字印刷术是怎样向外传播的?其发明有何历史意义?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意义:促进了我国以及世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指南针应用之前,我们怎样识别方向? 北斗星 太阳 大树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指南针) 超链接:指南针在航海史上的重大意义 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它有哪些缺点? 由铜盘和磁勺两部分组成;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 缺点:体积大,磁性小,转动不灵活,没能广泛使用。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指南针) 司南 原理:司南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的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刻有24个方位。司南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