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032983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11课 撕撕贴贴变成画 教案

日期:2025-01-25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59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11课,撕撕
  • cover
撕撕贴贴变成画 【基本信息】 教材:上教版一年级美术 课时:1课时 类型:绘画表达(拼贴画) 【课标要求】 1.年段要求:(参考2014版市修订课标) 本课属于“绘画表达”主题(拼贴画)单元教学内容,这一主题学习内容在一、二年级的要求为: ◆了解色彩、线条、形状、肌理、空间等视觉元素。 ◆运用绘画工具表现抽象或具象的事物。 ◆根据联想、想象命题进行创作。 ◆用纸等材料,采用撕、剪、拼贴等方法进行拼帖画创作。 ◆用各种自然物或人造物进行拓印表现。 ◆利用电脑进行简单的绘画。 2.学年内容与要求 内容:一年级美术关于“绘画表达”主题中拼贴画单元学习内容共涉及到4节课:第一学期有《大家都来认识我》和《漂亮的纸筒》;第二学期有《小小建筑师》和《撕撕贴贴变成画》。 要求:一年级学生在“绘画表达”主题学习上的要点:主要是知道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图形的重叠和遮挡等前后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命题进行有主题的创作。用纸材料,采用撕、剪、拼贴等方法进行拼贴画创作。在拼贴活动中,感受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变化,以及重叠、遮挡的关系,提高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在命题画创作中,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造型游戏中,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集体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材分析】 1.内容出处:《撕撕贴贴变成画》是上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动物乐园”第1课学习内容。 2.单元要求:本单元共有3节课,《撕撕贴贴变成画》、《克隆小动物》和《我们的心愿》(本课学习要求:认识形状的变化和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初步学会撕纸方法,并拼贴组合动物形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动物特征和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克隆”知识的迁移,认识动物造型的美,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意识。 3.本课核心知识技能:初步学会用纸撕出动物外形,并拼贴组合成动物形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认识并体验生活中的形、色之美。他们以不满足于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而撕纸是孩子们喜爱的方式,能够随意的撕纸更是他们乐意尝试的,所以本课教学能被学生接受,从而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1.学习经历:一年级学生曾在第一学期接触过“拼贴画”内容的学习,比如第一册教材中《大家都来认识我》有过撕贴随意形状的体验;《漂亮的纸筒》有过撕贴规则与不规则形状的体验。第二册教材中《小小建筑师》体验过重叠剪出多个一样大小的形状。 2.已有基础:通过前面三节拼贴画课例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拼贴画的工具(剪刀、固体胶)使用方法以及撕纸方法,知道前后重叠、遮挡关系的拼贴方法,对色彩的深浅搭配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3.新知预判: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尝试用手撕纸的方法表现动物的形象,学生可能更多关注动物外形,而忽略彩纸片外形、颜色合理运用与组合。就这方面突出的问题,通过示范、典型范例分析去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形状的变化和不同动物的外形特点,初步学会用纸撕出动物外形,并拼贴组合成完整的动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想象与交流过程中,学习用彩纸撕出各种形状并拼贴组合成动物造型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撕纸贴画的快乐,培养对形状的联想能力和表现能力,养成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动物外形的撕贴。 【教学难点】纸形的组合。 【教学策略】 1.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根据碎纸片的形状尝试想象与添加,激发学生的创意表现的兴趣; 2.欣赏教师演示微视频和现场示范,观察发现不同的表现方法。 3.师生作品比较赏析,明确画面主体提出和背景添加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观察发现 (一)欣赏感悟 1.引发思考:碎纸有用吗? 2.随意挑一片碎纸,探究碎纸形的相似? 3.结论:碎纸变成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