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03531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精品教学示范(优质视频实录+4份配套课件+影音资料)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90次 大小:1535070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优质,影音,课件,配套,实录
    (课件网) 春节传统--玩 爆竹的来历 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每到大年三十,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降灾于辛苦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进大门,不敢睡觉,坐到天亮,后来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 怕响声,所以至年末岁首, 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 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 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 再来了。 放爆竹 烟花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踩高跷 高跷 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高跷的来历 从前,有座县城叫两金城,城里和城外的人民非常友好,每年春节都联合办社火,互祝生意兴隆,五谷丰登。不料来个贪官,把这看作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就说,凡是进出城办社火,每人都要要交三钱银。人们不交,他就关城门,挂吊桥。但仍难不住聪明的人,他们就踩着高跷。翻越城墙、过护城河,继续欢度春节,乐在其中。 赶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 和购物等活动,除了进行物资交流外,还有民间百戏技艺,热闹非凡 庙会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庙会的来历 唐代形成了以寺庙为中心进行交易活动的庙会。会期少者几天,多则十天半月。庙会在农村各地还是一种民间节日。习惯上要换新衣服,改善生活,走亲串友,搞各种庆祝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扭秧歌 是一种舞蹈,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它又与祭祀农神, 祈求丰收所唱的颂歌有关。秧歌流行我国北方汉族地区, 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扭秧歌的起源及特点 扭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它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 秧歌队的表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扭,表演者手持扇子、手帕、采绸等道具,踩着锣鼓点,口中唱着当地文人流行的秧歌词,步履轻盈,边扭边舞。二是走场,一般开始和结束时为大场,中间穿插由两三人表演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 。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 在春节,很多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 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 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 打春牛 立春时节在迎春仪式上“打春牛”,又叫“鞭春”。在过去立春前一日, 人们到先家坛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赶回县府,在大堂 设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牵“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丰年。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既体现时代性、又不失中华传统的2012年《今年春节怎么过》的建议书。 (可以从不同角度,如家庭、政府层面提出建议) 《今年春节怎么过》(课件网)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深圳罗湖外语学校 黄子桐 春节起源于: 西周 定型于: 西汉 (确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 (农历的十一月间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 调查的 问题 50年前的过年 20年前的过年 现在的过年 感悟 春节拜年 春节假期安排 为什么春节经历了几千年,至今仍一直延续并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重视? 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