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3608

8.1认识不等式教案

日期:2024-06-1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10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认识,不等式,教案
  • cover
8.1 认识不等式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不等式及其解的意义。 2,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初步体会不等式和等式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都是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二)方法能力目标: 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经历不等式解的探索过程,引导发现不等式的解和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 (三)情感价值目标: 体会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着数量间的不等关系,比较数量的大小,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会用不等式表达数学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寻求不等式的解。 难点:不等号的准确应用,不等式的解。 三:课型及时间安排 新授课,一课时 四:教学思路 采用“设疑———探究———互动———探索———交流”的教学方式,重视“问题1”之后的探索,在组织和引导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适当渗透变量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得出正确结论。 五: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六: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小黑板演示俩副跷跷板,如图1,小红(体重40公斤)、小明(不知体重)、小蓝(体重50公斤)。 从图中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如何用数学关系式来表达他们三人之间的体重关系? 2,小黑板演示问题1,课前热身 利用素材,引发学生思考:李敏同学的提议是否合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二)解读探究 活动说明:在小组互动后,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提问1:上面俩位同学的见解哪个正确呢?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一下俩种方法的付款数,再做判断。 学生计算:买27张票,要付135元,买30张票要付120元。显然120<135。 活动说明: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同时,重视对问题的探索,培养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问2:如果去世纪公园的人数较少(例如10个人),买30张票是否合算呢? 活动说明: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问3:少于30人时,至少要去多少人去世纪公园,买30张票反而合算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讨论的问题:认识不等式(板书课题)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代数式,假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如果x<30,那么按实际人数买x张票要付款5x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如果买30张合算,那么应该怎么列式呢? 120<5x 现在的问题是:x取那些数值时,上式成立? 活动说明:通过启发式问话,指导学生联系有理数和代数式知识,准确“译”出不等式,为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前面已经计算过,当x=27时,上式成立,让我们再取一些值试一试,将结果填入下表: 通过填表,同学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由上表可知,当x=25、26、27、28、29时,式子120<5x成立,也就是说,少于30儿女至少要有25人进公园,买30张票反而合算。 我们已经知道像x=5,2x-1=0,3x+y=6这样用等号连接式子叫等式那么,像上面出现的120<135,x<30,120<5x那样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现在我们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了:设小明的体重是x公斤,用不等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x>40,x<50. “>”读作“大于”,表示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大。 “<”读作“小于”,表示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小。 “≠”读作“不等于”,说明俩个量之间是不等的,但不能明确哪个大哪个小。 “≥”读作“大于等于”,或不小于,表示“至少”。 “≤”读作“小于等于”,或不大于,表示“至多“或”不“超过 我们知道 ,x=5是方程2x=10的解,那么在上例中,x=25、26、27、28、29都适合不等式120<5x,这些x值应该叫做不等式的什么?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