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40125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34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海峡,岸的,交往,教案
  • cover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诗歌选读导入新课。 ②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所掌握的地理知识,结合教师的介绍,了解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理解台湾的重要性及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 ③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④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政治学科知识及自身熟悉的时政新闻,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⑤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学、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人都不能割断这种血肉相连的关系。 ②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③祖国统一的趋势不可逆转,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想把台湾独立出去的想法和举动必将被抛到历史的垃圾堆里,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_??????__é?????_?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 教学_é?????_?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以诗读史:多媒体打出《乡愁》,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导入本课内容。 三、传授新知 自学提纲: 1、介绍一下台湾的地理位置。 2、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3、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4、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 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6、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解决问题: 1、地理位置:学生结合图片和已学地理知识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 2、祖国宝岛: 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回顾台湾的丰富资源,从而认识到台湾的珍贵,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 通过提问引领学生追根溯源———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学生结合古代史、近代史知识回答,考察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教师点拨补充。)使学生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人都不能割断这种血肉相连的关系,并通过展示图片《马英九台北圆山忠烈祠出席遥祭黄帝陵典礼》予以深化。 3、台湾问题的由来: 学生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谈谈其由来。 并通过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比较,考察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明确台湾问题虽同和他们都属于历史问题,但又不完全相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4、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方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对台工作方针是怎样的? (预期效果———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武装解放台湾;B. 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适时补充讲解各个不同时期政策调整变化的历史背景、政策内涵、实施意义等。 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通过于右任的诗明确,自从1949年,两岸之间开始了长期基本隔绝的状态。 思考:在党和人民的呼唤之下,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的构想和缓和两岸关系的措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