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4287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同步测控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3372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课,昂扬,取的,社会,风貌,同步
  • cover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 1.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始创于隋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 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隋朝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科举产生出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进行,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到晚清时,科举考试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2.唐人的衣食住行 唐人大规模地穿戴外国异族服饰,并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风尚,这是其他朝代比较少见的现象。京城长安里“胡著汉帽,汉著胡帽”非常普遍,胡汉风俗融合的结果竟使司法参军无法捕捉胡贼。唐长安不但是一个兼容外来服饰文化的中心,而且胡食在长安也比比皆是。东市和长兴坊有专门的胡食店,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更是众人皆知:“胡麻饼样学京师,面脆油香新出炉。”近年来,西安地区考古出土的文物中,胡人女子骑马陶俑和胡人三彩俑不胜枚举,甚至还有一些昆仑黑人俑,正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胡化状况,体现出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3.唐代精神风貌博大宏放的原因、主要表现 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科举制选拔出很多大胆革新的官员,推动一系列改革、创新,影响、推动着产生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主要表现:①唐代允许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做官,与之通婚和亲;唐朝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史实,体现了唐代胡汉融合,中西贯通的特点。②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政策展示了唐朝的博大宏放和革新气象。③“唐昭陵六骏”中的“拳毛”的图画展示出唐人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④李白的诗展现出唐代读书人自由豪迈的风采,等等。 ●问题探究 问题1: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采用过多种方式选拔其所需要的人才。夏、商、周采用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其结果是“龙生龙,凤生凤”。汉朝以察举制和征辟制取代世袭制,但由于掌握选官大权的官僚们注重门第,官官相护,徇私舞弊,用人问题仍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这在当时多少能选拔出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进入仕途,但这个制度到后来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为豪族势力控制选官的工具,其结果必然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隋朝为什么会创立科举制度? 探究思路:隋唐之前,选拔官员先后有分封制、世袭制、察举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开始时选官标准还比较注重德才,后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选官主要凭家世背景,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大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即官员的选拔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