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48982

4《大学》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6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5117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36张,研读,经典,中国文化,选修
  • cover
下列校训都出自哪本书? 河南大学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Add your title 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Add your title 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 明德格物 河南理工大学 明德任责 儒家宗圣———曾子 曾子(前505-前436),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南)人,名参,字子舆。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父亲曾点(曾晳),母亲上官氏。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走近作者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曾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演变过程: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 1.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 2.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3.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后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释题 1、“小学”:是讲“详训诂,明句读”。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2.“大学”:是讲治国安邦的,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是大人之学。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一段 道:宗旨,原则。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使……显明;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美好、圣明。 亲:也做“新”,使……去旧更新。 至:最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美好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止于至善 明明德 在亲民 共同 三纲领 把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 推己及人,要使别人“去其旧染之污”,重做新人。 人人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 根本原则 根本任务 最终的目的 低 高 个人 群体 1、 “大学之道”是什么?有何特点?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定:目标、志向。 静:(内心)平静 安:坦然自安 虑:思虑(周详) 得:收获。 本末:本,木之根;末,木之梢。比喻事物的根本和枝末。 近:接近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 止 定 静 安 虑 得 道 本 末 最 高 境 界 目 标 坚定 宁静致远 安贫乐道 深思熟虑 终有所得 思想上 2、怎样才能达到“至善”呢? 治:治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齐其家:齐,整治;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和家庭。 修其身:修,修养;修养自身的品性。 正:使……端正 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诚:使……真诚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