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49001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2.2《孟子见梁惠王》课件(37张PPT)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26422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PPT,37张,课件,孟子见梁惠王,2020-2021
  • cover
子贡经商取义不忘利, 孟轲传教欲富必先仁。 某百货商行的对联: 孟子见梁惠王 (第一则) 孟 子 王何必曰利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 ,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战国时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有“ ”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一书,属 散文集。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 、 、 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其人其书 轲 儒 亚圣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思想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为政以德)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论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庄暴见孟子 A、正音 叟( ) 庶( ) 万乘( ) 弑( ) 餍( ) s ǒu s h ù s h èng s h ì yàn 走进文段,初读课文 ①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 亦有仁义而已矣 ③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④弑其君 ⑤苟为后而先利,不夺不餍 使动用法 但,只 交:互相 征:求取 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意动用法 满足 自主学习(5分钟) 要求:对照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写出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划线句子。 翻译重点语句 ①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译: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方法使我的国家得利吗? 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③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译: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合作探究(3分钟) 以组为单位 ,探究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正答案。 【限时:3分钟】 ①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 ②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③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④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⑤沛公安在??《鸿门宴》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奚、安、孰、恶、胡、曷、盍(译为“何不”)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关注句式特点 准确翻译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2、文言文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 拓展延伸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A.不吾知也 B.弗之知也 C.未之有也 2..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A.先生将何之? B.大王来何操? C.何以利吾国? 3.由“之”“是”帮助,构成宾语前置 A.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B.唯利是图 C.唯余马首是瞻 找出文段中孟子表达的中心论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联系课文,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 国危矣 举例论证:不夺不魇 3、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 举例论证 仁不遗其亲 义不后其君 正反对比论证 王何必曰利 总结主旨 《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 思考:正反对比说理有什么好处? 观点更鲜明,论证更有力。 讨论: 1、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请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 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