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49109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时同步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290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课,宋元,时期,都市,文化,课时
  • cover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课时同步训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在明朝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元朝著名杂剧家包括(  ) ①关汉卿 ②马致远 ③郑光祖 ④白朴 ⑤王实甫 ⑥苏轼 ⑦李清照 ⑧辛弃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⑤⑥⑦⑧ D.①⑥⑦⑧ 2.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某部著作被宋神宗御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著作是 (  )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3.瓦子和勾栏的产生,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状况。下列有关瓦子和勾栏的关系,表示正确的一组是 (  ) A     B     C     D 4.《东京梦华录》里详细描述了“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的盛况。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杂剧、杂技、木偶戏等娱乐活动,亦在寺内出现。材料直接体现了宋代 (  ) ①寺院建筑宏伟 ②商业贸易发达 ③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④生活奢侈腐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其中不包括 (  ) A.开封 B.临安 C.大都 D.洛阳 6.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与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图中哪一处 (  ) 7.《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8.《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下面示意图中,哪一时段的史实在这两部史书中都能够查到 (  ) 9.宋代汴京最繁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计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  )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受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发展带动娱乐活动的兴盛 10.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事实上,这些节日在宋代就有了,那时候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A.春节(元旦) B.清明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11.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12.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一批商业、贸易、文化、教育发达的大城市,其代表是 ( ) ①临安 ②大都 ③开封 ④明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他参加过抗金斗争,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的词风豪迈,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里的“他”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14.《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史书的典范。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史书中都能查阅到( ) 15.唐以前“歌舞不相合,歌者不舞,舞者不歌”,自唐始歌者与舞者才“稍稍相合”至“元人造曲,则歌者舞者合作一人……谓之杂剧”。可见,杂剧( ) A.出现于唐朝以前 B.延续了歌舞相互分离的特点 C.流行于盛唐时期 D.是对歌舞艺术的沿袭与创新 16.唐诗、宋词、元曲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宋元时期,词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 A.文明的对外交往 B.丰富的都市生活 C.宽松的文化氛围 D.繁荣的商品经济 17.下面有关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 B.宋代百姓最重视的节日是端午节 C.元旦那天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