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52649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167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 cover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能力巩固作业: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功能的市镇(如下图)。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还有的是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  ) A.文化发达 B.手工业兴旺 C.商业繁荣 D.海外贸易发达 2.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商人到福建泉州经商,他去缴纳关税的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市舶司 D.广州十三行 3.宋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 A.草市 B.早市 C.午市 D.夜市 4.宋朝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一谚语说明了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 ) A.气候宜人 B.交通便利 C.商业繁荣 D.成为丰饶的粮仓 5.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根据此表,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地区 时间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语:“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重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6.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宋代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朝廷还允许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修建清真寺。这些措施主要表明 (  ) A.宋朝提高外商待遇并鼓励通商 B.宋朝尊重外国人的生活习俗 C.宋朝要求外商必须在华定居 D.宋朝实行了平等的民族政策 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长期在北方,唐朝中期才开始南移,其南移过程漫长,最终完成于(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9.下图中工具的广泛应用,有利于 (  ) A.宋代交通运输的进步 B.宋代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C.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D.南宋抗金斗争的胜利 10.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蘇”,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开始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汉朝 D.秦朝 11.两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高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科举制得到发展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12.南宋后期,我国杭州一带有一位从事棉纺织业的富商要去采购先进的棉纺织工具,他应该去的地方是(  ) A.四川 B.澶州 C.开封 D.海南岛 13.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14.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发明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③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④造船业技术世界领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宋代海外贸易频繁,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香料到泉州出售,他到达泉州港后办理手续并缴税应该去( ) A.蕃市 B.蕃坊 C.市舶司 D.都护府 16.北宋时期,一个人要了解当时丝织业最高水平的情况,他应去的地区是( ) A.河北和河南 B.江浙和广东 C.福建和广东 D.江浙和四川 17.景德镇作为享誉中外的千年瓷都,是中国瓷器生产的杰出代表。千百年来,烧制瓷器的窑火从未熄灭,见证着这座千年瓷都的兴衰荣辱。景德镇兴起于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二、非选择题 18.关于经济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