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55236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51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40272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管理
  • cover
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朝代 制度 标准 特点 影响 西周至春秋 世卿世禄制 世官制 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度 世官制(世卿世禄制):无论王室还是各级贵族都是凭借宗法和血统世代继承高官厚禄 “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朝代 制度 标准 特点 影响 西周至春秋 世卿世禄制 世官制 血缘 官位世袭 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 尚贤思想 举荐为官 军功授爵 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 李悝相魏文侯时说:“为国之道 , 食有劳而禄有功 , 使有能而赏必行 、 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刘向《说苑》 秦时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铁制工具的大规模使用,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私学兴盛,官学衰微,士人阶层兴起。 诸侯国君为了在争霸战争中称雄,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们通过礼贤礼士、养士、奖励军功等方式选拔人才。 客卿制 军功爵制 时代背景 材料一: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二十级:彻侯(爵位和待遇与三公相同) 十九级:关内侯 十八级:大庶长 十七级:驷车庶长 十六级:大上造 十五级:少上造 十四级:右更 十三级:中更 十二级:左更 十一级:右庶长 ?十级:左庶长 九级:五大夫 八级:公乘 七级:公大夫(爵位和待遇相当于县令) 六级:官大夫 五级:大夫 四级:不更 三级:簪袅 二级:上造 一级:公士 民爵 官爵 民爵指授爵后仍是平民身份,官爵指相当某一官职的爵位。 各级爵位赐田、宅数目,以一顷田、九亩宅的比例递增。 斩获敌首一名,赐爵一级,但赐爵者甚少晋升九级以上。 拥有一至四级爵位的人,在军中仍然是“卒”,第五爵位以上才是军官。 秦国的军功赐爵表 赐田(顷) 赐宅(亩) 20 180 19 171 18 162 17 153 16 144 15 135 14 126 13 117 12 108 11 99 10 90 9 81 8 72 7 63 6 54 5 45 4 36 3 27 2 18 1 9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朝代 制度 标准 特点 影响 西周至春秋 世卿世禄制 世官制 血缘 官位世袭 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 尚贤思想 举荐为官 军功授爵 军功 缺乏制度化的 选官途径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朝代 制度 标准 特点 影响 秦朝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 向官吏学习 律令而为官 所谓“无书简之文”、“无先王之语”,实质就是要废除、清算古代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说教,特别是儒家所尊崇的“礼、乐、诗、书”和“仁、义、孝、悌”这套东西。 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扼杀了其发展的活力,造成了严重的倒退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朝代 制度 标准 特点 影响 秦朝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扼杀了其发展的活力,造成了严重的倒退 汉朝 察举制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系统完整的选官制度是从两汉的察举制度开始的 察举制,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的选官制度 “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