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58747

第23课《马说》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4998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3课,马说,课件,33张,PPT
  • cover
马 说 韩愈 看到这幅画你能想到哪个成语? 猜一猜 伯乐相马 学习目标 1.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文体介绍———说”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即谈马、论马。 《爱莲说》 《师说》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代表作有《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写作背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韩愈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读 准 字 音 祗 槽枥 石 骈 策 不外见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zh? cáo lì dàn pián cè xiàn shí sì 而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执策而临之 表转折,但是 表承接 连词,表顺承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代词,千里马 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表转折,但是 食之不能尽其材  代词,千里马 而 之 二.一词多义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代词,千里马 代词,千里马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用 按照 其 不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鞭打,动词 马鞭,名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顿,量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通“饲” ,喂 食不饱 食:吃 策 食 三.通假字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食"通“饲”,饲养;喂养 “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 “ 食”通“饲”饲养;“ 材 ” 通 “ 才 ”,才能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世有伯乐,然后( )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 )有名马,衹( )辱( )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 )尽( )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 )能( )千里( )而食 这样以后 可是 即使 通“只”,只是 埋没 在 并列而死 著称 吃一顿 有时 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通“饲”,喂养 它 能够 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四.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 )也。是( )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 ),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 )欲与常马等(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不可得,安( )求其能( )千里也? 策( )之不以( )其道( ),食( )之不能尽( )其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