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77178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 朗读音频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5次 大小:61718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7课,短文两篇,课件,36张,PPT,朗读
    (课件网)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陋室铭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 导入新课 “陋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著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作者简介 1.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顺宗时,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和州知县欺刘禹锡被贬而来,令他半年内连搬三次家,住房也越来越小、越来越简陋。因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此文。 相关链接 2.铭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其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篇幅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为相似。可分两类,一类记述死者生平事迹,叫墓志铭;一类刻在器物上,用于警诫劝勉。 新课讲授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2.知识积累。 (1)重点字词。 ①名:出名,有名。 ②灵:灵验。 ③斯:这。 ④惟:只。 ⑤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⑥入:映入。 ⑦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⑧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⑨丝:指弦乐器。 ⑩ 竹:指管乐器。 ?案牍: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2)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动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A.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B.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 ? ? ?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是本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惟”字加强语气。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居室简陋;另一层意思是人的高尚品德为“陋室”增光添彩。 (二)问题探究 3.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那些方面表明“陋室不陋”?相对应的语句分别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居住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明贤自况,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品德高尚,有远大抱负。。 5.“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进一步说明了“陋室不陋”,突出了主题,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问句作结,简短有力,引人深思。 1.托物言志,层层铺垫。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