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语和“似、扇”2个多音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生字卡,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引思 1. 师: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听一首儿歌(播放视频)。学生认真听。 2. 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大象),主要讲了大象的什么?(鼻子)。师板书,画出大象一部分 3.猜一猜黑板上的大象缺了什么啊(耳朵),板书。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大象耳朵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二、互动生成 (一)、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把不会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生字词 师过渡:同学们读了故事,也读了词语,那么接下来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看故事里的这些字、词,你会认了吗? 出示词语卡片(耷拉、竹竿、跳舞) 出示生字图卡:扇、兔 (师讲解书写,学生练习) (三)、课文内容解读 过渡:同学们你知道大象有什么特点吗? 1、出示图片大象和扇子。 2、出示小兔子,大象和小兔子相遇了,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男女生对话)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强调问句的特点,句末有问号,读的时候句末语调要上扬。(请同学们听老师读,学生齐读,男女生读) 3. 出示“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按照老师刚教的方法,指名学生来读一读。 4. 小组交流合作 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课文里仔细找找再有没有这样的问句。请画出来,尝试读一读。 (1)指名学生来读:“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师小结:这句话是谁说的(大象自己说给自己听),自言自语的说,在读这句问句时有点不一样,句末语气要上扬,但是要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点。 (3)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大象用了什么办法呢,同学们说一说。(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4)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5)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全班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大象“自信”的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 三、拓展提升 1、出示课件大象和松鼠,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耳朵不同,特点也不同,都有保护自身的作用。 2、大象和松鼠,兔子等小动物的耳朵不一样,但是它的耳朵天生这样,给它带来了好处,所以大象不去学别人竖耳朵了,而是做了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点,自己就是最棒的。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了呢?(词语,生字,问句)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默写今天学习的生字词。 2.跟家人分享这个故事。 七、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扇 兔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课文,全文围绕“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引发了小兔子、小羊等动物的议论,导致大家对耳朵的质疑。? 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