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97122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说木叶》课件26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53780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课件网) 说“木叶” 林庚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初读课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方法提示:抓住关键句   第一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二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发现问题(1—3) 分析问题 (4—6) 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总结全文 (7)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全文思路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二、再读思考:文章结构思路如何? 浏览文章第1、2段,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 三、细读,思考 “木叶” 为历代诗人所钟爱。 在古诗中,诗人极少用“树叶”,而常用“木叶”甚至“落木”。 重点研读探讨 第4、5、6段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木 叶 树叶 春夏之交 秋风叶落 脱尽叶子 枝叶繁茂 绿(叶) 褐绿 (干) 干燥 饱含水分 空阔疏朗 饱满绵密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枯黄 拓展探究: 只要提到“木”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忧愁情绪 离别之情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脱俗之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圣洁 坚贞 寒雨连江夜入吴 骤雨初歇 夜来风雨声 渭城朝雨浥轻尘 红雨随心翻作浪 空山新雨后 叶上初阳干宿雨 山色空濛雨亦奇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 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一个是忧愁的 雨 月 月上柳梢头 杨柳岸晓风残月 别时茫茫江浸月 山高月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是故乡明 举杯邀明月 床前明月光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 美丽、忧愁、冷清、思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13 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云母屏风烛影深 银烛秋光泛画屏 红烛自怜无好计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洞房昨夜停红烛 相思情、愁别意 烛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岸晓风残月。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喻送别。 柳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西洲曲》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