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罗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欣赏为主线,通过各种活动,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学会几个基本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 3、 初步认识月琴、琵琶,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 欣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学生用声势及打击乐器来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钢琴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 一、创设情境 学生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入教室。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曲吗?它叫什么名字?彝族的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彝族山寨做客吧。 2、简介彝族:学生观看课件 3、了解月琴(课件) 看,这就是月琴。 我们一起来听听月琴的音色,来弹一弹月琴吧。 4、导入: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月琴主奏的乐曲《快乐的罗梭》, 介绍罗梭在彝语中的意思是彝族,《快乐的罗梭》的意思就是快乐的彝族。 三、佳作赏析 初听乐曲,想一想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彝族人们在做什么呢? 2、主题一? ? 首先来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 教师出示主旋律,师范唱,学生用“啦”哼唱。 听一听主题一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次? 3)引领学生将手放在头、胸、腹等高度来表示不同的音区。用“啦”、“叮”、“嘣”模唱三个音区。 4)模仿月琴演奏动作演奏 3、主题二 1)?听音乐,说说这一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人们在做什么呢? 2)生随师画图谱,感受主题节奏特点。 3)打击乐表现: 请生根据旋律特点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根据图谱提示进行伴奏。 4)这段音乐是由另一种乐器琵琶演奏的,简单介绍琵琶,模仿 4、第三乐段 1)聆听第三乐段,它跟之前那个主题很相似?这个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音乐,说一说主题出现几次?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 热烈,热闹;音乐变强了,速度变快了 想一想人们在做什么?(唱歌跳舞,过火把节) 观看彝族舞蹈视频,学跳彝族基本舞蹈动作,随音乐表现。模仿火把节围圈跳。 了解火把节,在高潮部分。 四、拓展延伸 1、介绍乐曲的曲式结构。 2、复听乐曲,完整表现:第一乐段模仿月琴演奏,第二乐段打击乐伴奏,第三乐段加入敲凳子、“嘿嘿”的衬词增添气氛。 五、小结升华:? 1、 师:火把节热闹吧,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亲自去彝族山寨看一看,去过热闹的火把节,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2、生随《快乐的罗梭》走出教室。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