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12295

4.2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课件(45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50219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怜悯,人的,天性,课件,45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 4.2 怜悯是人的天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卢梭及其作品,了解本文写作的相关背景。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 3.梳理文章论证的脉络,分析论证特点。 4.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秉持的价值观念,探究其人文价值。 【重点】 梳理文章论证的脉络,分析论证特点。 【难点】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秉持的价值观念,探究其人文价值。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诵读课文,揣摩其语言和行文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本文作为一篇典型的驳论文,注重学习其中的驳论方法,掌握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提升论证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读赏鉴,深入探究,领会本文的主旨,提升人文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辨析其先进性和局限性,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时间】共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人之初,性本善” ,关于人性的底色的探讨,历来为哲学家、思想家们所热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怜悯是人的天性》领略卢梭的思想智慧。 二、了解作者(卢梭) 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人物评价 他能把疯狂的性格描绘得美丽端庄,把不规的行为涂上灿烂的色彩,他的言语就像眩眼的日光,使人的眼睛流下同情的泪水。 ———英国诗人拜伦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德国文学家歌德 三、写作背景 1743年,卢梭在威尼斯逗留时,就已经打算写一部关于政治制度的鸿篇大论。 1753年 ,第戎学院公布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征文题目。卢梭应第戎学院的征文竞赛,撰写了他的论文《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后结集出版。《怜悯是人的天性》即节选自该部书。 四、常识积累 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四、常识积累 解读标题 ①“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②“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 五、新知讲解 1.读准字音 妨碍(ài) 汲汲(jí) 摒弃(bìng) 2.理解词语 (识记部分,进行造句,加强理解) 积累词语 设身处地 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明目张胆 睁开眼睛放开胆量做事。原意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演变为无所顾忌,胆大妄为。 感同身受 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