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1600

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综合能力测试题(冀教版七上)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5728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1课,论语(十则),课件,综合,能力,测试题
    《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注音。 论语( ) 亦( ) 罔( ) 焉( ) 二、为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愠( )_____ 温( )_____ 2.诲( )_____ 悔( )_____ 3.殆( )_____ 冶( )_____ 4.罔( )_____ 惘( )_____ 三、解释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三省吾身: 择其善者: 四、解释下列语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 五、填空。 1.《论语》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七、阅读。 (一)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把这则语录译为现代汉语。 2.解释下列词语。 何以: 是以: 下问: 3.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二)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解释第一则中的加粗词语。 (1)惑: (2)忧: (3)惧: 2.试着将第二则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一则是论述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3.从第三则语录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lún yì wǎng yān 二、1.愠:yùn ,愠色;温:wēn ,温暖; 2.诲:huì,教诲;悔:huǐ,后悔;3.殆:dài ,百战不殆;冶:yě,陶冶; 4.罔:wǎng ,置若罔闻;惘:wǎng ,迷惘。 三、1.怨恨;同“悦”,愉快 2.迷惑;疑惑 3.反省;优点 四、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2.复习了旧知识,进而又领悟了新知识 五、1.儒;孔子及其门徒 2.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 3.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六、 七、(一)1.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2.凭什么;因此;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二)1.(1)疑惑;(2)忧愁;(3)害怕。 2.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这则是从学习态度方面论述的。 3.不畏严寒,坚强(意思对即可)。 (课件网)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 时期 鲁国,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 返回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返回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返回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但 理解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凭 (这一点) 做 了 2. 下一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