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1676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258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0,格式,教案,屈原,17课,下册
  • cover
【课题】17 屈原(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话剧剧本中的主要特点,理解对话或独白的作用;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 。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这段独白的内涵;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戏剧的内容及写作背景,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重点) 2、体会屈原抨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情感,学习屈原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重点) 3、品味戏剧语言,理解文中的修辞和象征手法。(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执笔人】 【备课时间】2月2日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目标检测 新课导入:在中国,屈原可谓家喻户晓。但先秦文献没有说到屈原,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最可靠的文献资料。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一直被楚怀王疏斥,再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怀石沉汨罗而死。司马迁是品格高尚,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着的感情。他景仰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和哀怨之情。司马迁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赞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因此,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人物评传,这是不同于《陈涉世家》《鸿门宴》等传记的地方。 整体感知: 目标导学一: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年~1978年)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曾经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他本人也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 写作背景:这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虽然只写了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这篇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溢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体知识,整体感知 文体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字词积累: 国殇(shānɡ) 波澜( lán) 诡谲(ɡuǐ jué) 污秽( huì) 鞭挞(tà) 睥睨(pì nì) 犀利( xī) 踌躇( chóu chú) 镗镗鞳鞳(tānɡ tà)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诡谲:狡诈,狡黠。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剧本,说说本剧可以分为几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