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玫瑰 (奥)舒伯特 玫瑰:玫瑰因枝干多刺,故有“刺玫花”之称。 简介舒伯特 介绍《野玫瑰》创作背景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有“艺术歌曲之王”之称 听歌曲 思考 1.歌曲是几拍子的? 2.拍着拍子感受歌曲。 歌曲叙述了什么故事? 歌曲叙述了什么内容? 歌曲叙述:原野上的红玫瑰,被一位轻浮的少年粗暴采摘,最终被玫瑰刺痛手的故事 分析角色情绪: 旁白: 野玫瑰: 少年: 忧虑 愤怒、无奈 顽皮、粗暴 找一找 曲谱中加了哪些音乐符号就使音乐的音高、力度发生改变? 升记号 很弱 弱 中强 延音 渐强 渐弱 聆听歌曲,在曲谱中,找到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 谈谈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奏”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bbb 前奏 间奏 尾奏 能更好的用音乐衔接故事,朔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 这里可分三种角色: 旁白:忧虑 野玫瑰:愤怒、无奈 少年:顽皮 让我们再次带着这三种不同的情绪用恰当的音乐情感随着伴奏演唱歌曲。 伴奏 1817年,舒伯特为德国诗人舒巴特的诗谱写了歌曲《鳟鱼》,表现了对用欺骗手段浑水摸鱼者的愤慨。舒伯特经常在维也纳郊外看人钓鱼,他说:“我对欢快的游鱼十分羡慕,当他们被钓上岸时,则不胜怜悯。我试图把这感情倾注到歌曲中去,这是对光辉生命的祝福和悲惨死亡的哀悼。 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有一次,舒伯特又冷又饿,却已身无分文。他不得以走进了一家饭馆,在菜谱上作了一首曲。起初,饭馆老板以为他是个要饭的,想轰走他,后来看到乐谱,便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并免费给了舒伯特一盘土豆。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摇篮曲》。 学了什么? 同学们再见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