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32703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共29+18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49475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29+18,PPT
    (课件网)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神农氏尝百草 神农氏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亲自尝试百草,发现了能攻毒祛病的中药。 其实,试验的过程就是对事物进行探察的过程。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除了那一份敢于冒险的勇气之外,是不是还告诉我们要通过对事物的探索来获取对事物的认识呢?这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 识记并理解本文的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篇章结构。 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感受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曾发现“J粒子”。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大都高分低能。这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著名科学家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背景资料 读准字音 丁肇中( ) 不知所措( ) 彷徨 (  ) 华裔 ( ) 论语 ( ) 儒家 ( )    zhào cuò pánɡ yì lún rú 儒家( )  不知所措( ) 彷徨( ) 格物致知( ) 孺 错 仿 至 易 混 字 1、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 2、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急。( ) 3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 4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 ) 根据解释写出适当的词语。 不知所措 彷徨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理解词义 论点 论据 论证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文体知识 议论文知识回顾 1.议论文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 2.论据可分为_____ 、 _____。 3.议论文按结构可分为_____ 、_____、_____ 。 4.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_____ 、_____、 _____ ___。 本文是一篇说理演讲词。说理演讲词属于演讲词的一种类型,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文体知识 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作者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几个问题? 什么是格物致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知?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1)段:中国学生如何学习自然科学。 (2)--(12)段: (2)谈“格物”“致知” (3-5)传统并未真正“格物”“致知”。 (6-12)现代科学需要“格物”“致知”。 (13)段:希望我们做到“格物”“致知”。 梳理结构 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初步阅读本文,整理出文章脉络。 细读课文 1.“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 出自《大学》 《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阅读2-5自然段 2.《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第2段中引用《大学》里的“格物”“致知”有何用意? 从中国儒家经典中提出“格物”“致知”,既点明题目,又说明这一观点由来已久。用《大学》里的“格物”和“致知”来描述现代学术的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