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38996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4351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36张,PPT
  • cover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八年级 语文 一、导入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你们一定被影片中那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震撼到了吧。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种曾经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吗?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二、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说明的事理。 2.梳理文章内在逻辑关系,理解文章严谨的推 理思路,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3.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问题, 多角度去看问题,获得新知、真知。 《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的章节里,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联呢?写法是否异曲同工呢?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一)这两篇文章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恐龙无处不有》: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 “板块构造”学说 说明 《被压扁的沙子》: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说明 串联两篇短文的线索就是“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二)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1.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恐龙无处不有”?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了什么问题?(2—5)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6) 3.什么是“泛大陆”?请简述“泛大陆”最后一次分裂的过程。(7—14) 4.作者由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一步步展开推理,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15) 1.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恐龙无处不有”?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了什么问题?(2—5) 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这里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因为恐龙这样的两栖动物不适应南极寒冷的气候,作者并没有把思维定格在对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步步追问:“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6)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那么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这就是“板块构造”理论。 3.什么是“泛大陆”?请简述“泛大陆”最后一次分裂的过程。(7-14) “泛大陆”指的是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集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 泛大陆”最后一次的分裂过程如下: 大约在2.25亿年前,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形成;大约 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 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就是 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随着时 间的流逝,到6500万年以前,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 已完全分开。 请简述“泛大陆”最后一次分裂的过程。 4.作者由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一步步展开推理,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15) 本文依据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得出的结论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即“板块构造”理论) 恐龙化石分布 “板块构造”理论 古生物学 地质学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不同科学领域 逻辑顺序:发现问题———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