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39003

4《灯笼》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6602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灯笼,课件,46张,PPT
  • cover
灯笼 八年级 语文 一、导入 提起灯笼,你能想到什么?除夕夜里,红灯高挂,年味十足;正月里赶庙会,明灯错落,人潮汹涌,天地间仿佛整个沉浸在灯笼的海洋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灯笼更是人们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1.了解本文所表现的风俗人情,认识“灯笼”的民俗意义和文化价值。 2.品味本文典雅的语言,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学习目标 二、教学过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著名散文家、教育家,我国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一生鞠躬尽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撰写了大量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这些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吴伯箫散文集》中。他的文章质朴、味厚,把浓郁的感情揉进朴素的文字里,从不使用华丽的辞藻,从不多加一点可有可无的装饰,语言简洁,叙述淡雅。 (一)走近作者 争讼 领域 斡旋 静穆 思慕 怅惘 锵然 褪色 燎原 幽悄 神龛 焚身 熙熙然 暖融融 马前卒 人情世故 (二)积累词语 sòng wò chàng wǎng qiāng liáo qiǎo kān xī zú fén 滴滴金 灯学 家来 亲事官 霍骠姚 探海灯 金吾不禁 垂珠联珑 翠羽流苏 塞外点兵 吹角连营 斗方大字 唐明皇……那种盛事 进士第的官衔灯 好一似……浪大风狂 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胡人不敢下南牧马 涉及到民俗、传统文化的语句和诗词典故 朗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朗读过程中,要注意圈点勾画,标出段落序号,并在书上相关的语句旁边做好批注。 (三)初读课文,回忆灯笼之事 1.作者与灯笼都结了哪些缘呢?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文章看似杂乱无章的内容其实都是围绕着灯笼展开的,灯笼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第1段:开篇写“火”,引出下文 先说小孩子喜欢火的天性,再说大人也需要用火。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爱光明”“喜欢火”“喜欢亮光”,是关键性词语,表明人类追求光明的普遍特点。 第2段:话说灯笼,回忆往事 联想到早年许多与灯笼相关的事件,叙述中流露出欣喜与向往。 第3段:挑着灯笼,迎回祖父 回忆儿时挑着灯笼,接祖父回家。灯笼照亮路途,传达出温暖的亲情。 第4段:声声叮嘱,皆是牵挂 过渡段,插入人物语言描写。 第5段:背井离乡,回忆母爱 回忆我挑着母亲为我特制的纱灯上下学的往事。远离乡井,更加觉得母爱的珍贵。 第6段:乡俗还愿,慰藉行人 村头挂红灯笼,并配以松柏枝叶,给孤行客以安慰。 第7段:元宵张灯,灯下入梦 太平丰年元宵节热闹景象,灯笼伴着入梦乡。 第8段:族姊远嫁,红灯高挂 曾有过华贵,如今已是破落户,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第9段:朱红描字,昔日快事 曾经的快事,“喜悦”“爱”“爱好”等词语传达出对乡俗氛围的迷恋。 第10段:想象宫灯,转入历史 虚写。行文至此,文章脱离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转入历史话题。 第11段:灯上名将,愿为其卒 虚写。塞外点兵,吹角连营,挑灯看剑。仍是“灯笼”,却是另一种景象。作者借古喻今,充满豪情,产生了“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的宏愿。 第12段:卒章显志,借“火”寄情 结尾说“火”。灯笼不足以明志,火把、探海灯、燎原烈火方能寄情。 文章带着高昂的情调结束,主旨得以显现。 第一部分(1):引出灯笼 第二部分(2—11):细说灯笼(主体) 第三部分(12):点明主旨 《灯笼》 2.这篇课文所述之事多而杂,每一个自然段就是一件事情———谈乡俗,谈亲情,谈历史,谈壮志。细数下来应有几十件,时间纵跨千年,地域横亘万里。如此之多的琐碎之事,作者是如何构思,将它们连缀成篇的呢? 1.作为文章的话题,“灯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