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6824

永久的悔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812643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永久
    (课件网) 永久的悔 季羡林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 但丁 导入新课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导入新课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 ———雨果(法) 导入新课 母爱是女人心中最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 — 巴尔扎克(法) 导入新课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我们爱母亲!寒冷的时候,母亲是棉被;饥饿的时候,母亲是美食;困难中,母亲是手杖;黑暗中,母亲是烛光。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季羡林的母亲,去感受一下他们母子间的深厚感情 ! 导入新课 季羡林,1911年生,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是当代语言学家。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留德十年》 《牛棚杂忆》等。 走近作者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立锥之地 背井离乡 懵懵懂懂 盈眶 寄人篱下 望九 tuò měng 字词积累 痛苦 悔恨 初读课文   请画出文中饱含深情的句子或段落并思考: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 一别竟八载, 多少次倚闾怅望, 眼泪和血流, 迢迢玉宇, 高处寒否? 为母子一场, 只留得面影迷离, 入梦浑难辨, 茫茫苍天, 此恨曷极! 结合下面作者亲笔抒写的小诗进一步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hé lǘ 请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一、(1-2) 开头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二、(3-9) 具体叙事道明悔的缘由。 三、(10-11)思念母亲照应永久的悔。 整体感知 阅读第一部分,找出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不该离开故乡 离开母亲 研读课文 默读第二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三方面: ★(3-5段)叙述家庭的基本情况。 ★(6-8段)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 9 段)详细叙述母亲的艰苦生活。 研读课文 在第二部分里作者所叙述的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幼年生活情况有什么特点 与“悔”有什么关系 作者所叙述的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幼年的生活情况的特点是“苦”。 研读课文 归纳: 作者写家庭的苦和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为了烘托母亲的“苦”,烘托母亲在苦境中给予自己的疼爱,从侧面回答“悔”的原因。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就越能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也就越深。 研读课文 齐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 研读课文 虽然母亲不识字,只知道苦干,可她默默为整个家庭付出,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忍受饥饿与贫穷的折磨,却给予我无私的爱与温暖,世界上的名誉、地位、幸福、尊容虽然也重要,但相形之下,它们永远无法与人间第一至爱母爱相提并论,亲情是最可贵、最值得珍惜的。 研读课文 请想一想: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这个“悔”里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研读课文 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研读课文 认真地学习课文,下面请共同归纳一下本文的主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饱含深情的句子或者你认为好的句子进行品味赏析。 品味语言 作者年幼时不能理解母亲的艰辛,成年后也未能尽孝,饱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品析: 句一: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品味语言 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这饱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