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69535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4次 大小:247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 cover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概括“最后一次讲演”的主要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理解句式、修辞、褒贬词的使用等技巧对表达演讲者情感的作用。 3、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学习其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结合本文通俗、平易、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语言特点,理解演讲语言的特色。 3、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把握闻一多的爱憎情感。 中考导航 1、“卑劣”“诬蔑”“挑拨离间”“蛮横”等为中考易考词语。 2、分析褒贬词的作用、补写事实论据是中考的常考点。 3、开场白在演讲等公共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找资料了解闻一多其人其事。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20年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进入中国诗坛。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散文《五四断想》等。他的诗歌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散文抨击社会时弊,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 写作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器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台,发表了这一义正词严的演讲。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演讲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三、导读理解 1、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句话用了什么有何作用? 解析:这句话用了对比手法。“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反动派行径的卑劣、无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2、文章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解析:作者运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短促而有力是对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 3、文章第3段为什么要强调“一二·一”事件?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①追述“一二·一”事件,谴责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赞扬昆明学生反对内战的英勇献身精神,并自然引出李公朴先生被害之事; ②突出李公朴先生被暗杀这一事件的意外和令人痛心疾首,从而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卑劣和无耻,表达作者的无比愤懑之情。 4、如何理解文章第5段“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解析: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站起来斗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与藐视以及认为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5、文章第5段闻一多先生预言反动派“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你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 解析:①反动派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 ②反动派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③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6、文章第5段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用“你们”直接对反动派进行揭露、痛斥,表现了演讲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 用“我们”表现了演讲者与广大人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