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69537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75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 cover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褒贬词语、感叹语句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运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语言特点。 2、了解演讲运用的口语的特点。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追求光明,痛恨黑暗,勇敢战斗,虽殒身不恤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闻一多其人的兴趣) 我们学过臧克家先生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文章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说和做的特点,在介绍闻一多作为民主战士的典型事例中选取了一个典型事例: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敌人的枪口。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闻一多先生在这次事件中即兴作的《最后一次讲演》。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枕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鲜明的演讲词。 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20年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进入中国诗坛。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散文《五四断想》等。他的诗歌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散文抨击社会时弊,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 写作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器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台,发表了这一义正词严的演讲。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演讲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四、文题解读 以“最后一次讲演”为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体裁,又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标题沉郁而慷慨,富有气势,也是对在讲演过后就被暗杀的闻一多先生的尊重和纪念。 五、知识链接———演讲词 演讲词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演讲者所讲的都是较为重大的问题或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六、知识链接———李公朴简介 李公朴(1902-1946),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 1946年2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七、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污蔑( miè ) 捶击( chuí ) 恐怖( bù ) 蛮横( mán hèng ) 挑拨离间( jiàn ) 解释下面的词语。 卑劣:卑鄙恶劣。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大批残杀。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挑拨离间: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