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7836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克与千克 冀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52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教版
  • cover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的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结合具体事物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察,必须用秤来称一称。这说明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质量的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教学评价设计之一是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掌握情况,尽量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 2.对学生课堂上的练习及时进行反馈。 3.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反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拿出教师买的香蕉,组织学生猜一猜这些香蕉有多重,花了多少钱。 2、老师告诉你们,每斤香蕉3元,老师一共花了12元,谁能算出这些香蕉有多重?组织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说的好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3、组织交流学生认识的各种秤,(同学们说的都对,那谁知道平常人们都用什么工具来称物体的重量呢?)提示学生: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秤。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指出每个小组老师给准备的秤叫盘秤。 学生活动: 1、可能有不同的说法,充分发言。可能回答的是几斤,因为实际生活当中人们通常都以“斤”做质量单位。 2、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除法计算,还可以是加法计算。 3、可能回答用“秤”。通过老师的提示回答出各种秤,如:电子秤、台秤、杆秤、可能回答泵秤。 观看并认识盘秤。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创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获得学习的体验。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秤,增加生活常识。 二、认识千克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观察盘秤,说一说都有什么。对观察仔细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2、先找几名学生用手掂一掂。再称一称。组织交流发现了什么,香蕉有多重? 如果学生说出千克要给予表扬,说不出要直接教授。 3、教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一个新的国际质量单位“千克”,用字母表示为“kg”。香蕉的质量是多少。肯定学生的答案。板书千克(kg)。 4、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表盘。交流。字母“”表示这个盘秤是以“千克”为质量单位的。 5、小组动手先掂一掂大袋的大米的质量,在实际称一称。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 1、有一个托盘,下面有一个像钟一样的表盘,上面有数据,有一个指针。 有的学生会发现上面有“g”或“kg”,细心的学生会发现两个盘秤的数据不一样。 2、观察,发现指针的变化。(从0指到了2)学生的回答意见可能不一样,例:是2斤,不对呀,老师刚才说是4斤呀?是3千克。 3、倾听,识记。准确读取数据。(2千克) 4、观察结果:有数字从1到10。上面还有小格。有字母“kg”。 5、掂一掂,称一称。 准确读取数据。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操作做准备。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融合在一起,感受新知。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认识新知,经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亲身体验1千克的实际质量。 三、认识克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拿出一个梨,先掂一掂,说一说和大米比较谁重谁轻,再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上,称一称。观察变化。 再组织学生把梨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