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7913

鄞州区八年级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4138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鄞州区,八年级,教案
  • cover
走进新课程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鲍爱武 张邹优 周亚维 主编 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5.8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1课时) 蓝青学校 洪伟源 一、 教学设计思想 (一)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之后,对现实社会追根寻源、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起点。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人类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历程的历史画卷,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由古猿演变、进化到人类的过程。 “站立起来的祖先”概述了由猿进化到猿人的历程。直立行走是区分人与猿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中国的代表是云南元谋人。 “北京人的足迹”———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例,描述了由猿进化到人的最后历程。北京人能完全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学会使用火等。但是,北京人还兼有猿和人的两重性。山顶洞人是猿人向人类演变的最后阶段。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外型,尤其脸部和脑量等与现代人极为相似。山顶洞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人最终形成了。 从内容上看,本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 探索人类的起源虽然从世界范围谈起,但始终以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贯穿全文。课本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生产状况,说明人类演进的过程。 (2) 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古猿从树上下到林间草地上生活是由于气候等环境的变化。同样,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得以生存的条件也离不开当时的自然环境。 (3) 突出了劳动对于人类形成的重要作用,直立行走、手的进化、语言的产生和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从结构上看,本课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勾勒出人类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从一千多万年以前到一万八千年前,古猿到人类经历了由直立行走———手、脑的形成和语言产生———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群居———人工取火、氏族组织,古猿逐渐进化成远古人类的漫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主要区别。 2、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兼有讲述法和学生表演。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古猿图片、相关资料和练习。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 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提供资料,师生讨论 图文并茂,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课堂反馈。  三、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导入) [讨论]◎我从哪里来的 ◎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 ◎你知道几种关于“我们祖先起源”的说法 你认为哪种说法比较合理 (阅读与想象]朗诵毛泽东《贺新郎·读史》,同时让学生观察图1—1《攀树的古猿想象图》并朗读“阅读卡”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当时古猿可能的生活情况,让学生知道“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科学的。 [承转] ◎人是由猿转化来的,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直立行走、生产劳动、火的使用) [思考与讨论) ◎促使部分古猿直立行走,向人类演化的直接因素是什么 [展示]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目前所知道的最早人类化石发现于非洲的坦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