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青春期心理健康 我们要: 1.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概念; 2.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标准; 3.知道调节心理问题的途径 一、青春期的概念 青春期是一个由童年向成年 人过渡的时期,也是生殖器官由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 青春发育期的三个阶段 前期、中期、后期 前期 (青春期初期 ) 女孩:10—12岁 (或9—12岁) 中期 (性成熟期) 女孩:13—16岁 后期(完全成熟阶段) 女性:17—23岁 前期(青春期初期 ) 男孩:12—14岁 (或10—13岁) 中期 (性成熟期) 男孩:14—17岁 后期(完全成熟阶段) 男性:18—24岁 二、青春期心理 在青春期,青少年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发育的阶段。 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恩格斯曾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不可能绝对化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志: 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且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爱、自信且有自知之明。 2. 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然的欢迎和信任。 3. 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不可能绝对化的) 我国专家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志: 1.智力正常; 2. 情绪积极稳定; 3. 意志健全; 4. 行为统一协调; 5.人际关系和谐; 6. 行为反应适度; 7. 心理特点符合自己的年龄。 心理因素 心 理 特 征 智力水平 智力正常,在学习、生活、劳动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 心理状态 与大多数人心理一致,并且符合年龄阶段的心理要求,如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富于幻想等。 情绪控制 能体察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能控制、调节情绪,合理宣泄。 人格塑造 具有独立性、进取心和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 人际关系 和老师、同伴、家长的关系融洽和谐,能做到互助、互动、合理解决冲突,知道如何拒绝。 学 动机明确、态度积极,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 四、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 五、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及原因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忧 郁 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儿 焦 虑 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力不按心情烦燥、不塌实。 人际关系敏感 总感觉到父母老师对自己不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 情绪不稳定 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心理不平衡 如果同学比自己成绩好,比自己有钱或穿的好就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适应不良 对学校的各种课都不喜欢,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学习困难 。 强迫症状 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果要考不好该怎么办、说错了话该怎么办;女生总担心自己服装不整洁,爱照镜子等。 对抗倾向 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有理不让人,没理搅三分,控制不住自己。 引起青春期心理问题的 主要原因 生长加速 青春的觉醒 学习的压力 家庭的意外变故 生长加速 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快速增长,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形象;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激烈,但由于青少年认识社会的能力还不成熟,思考问题时常表现出感性化,情绪化,极端化。当真正的我和理想中的我之间产生较大差距时,就可能导致焦虑、过分敏感或强迫症。 青春的觉醒 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急剧增多,第一、第二性征快速发育,青少年对此既感到神秘、困惑又充满好奇。自己必须调控这种突如其来的性的唤醒,以达到和自己尚未成熟的心理水平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