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94917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第1课时)课件(共24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8次 大小:266311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导学案,教案,PPT,24张,课件,1课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理解文章主旨。 3.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这种文化心态的产生,与一篇文章有关———这就是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有关资料 1.题目解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人,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3.写作背景 周敦颐为人正直,敢于主持正义,不贪图荣华富贵。晚年在故乡庐山莲花峰下建舍讲学。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边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过处,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清洁,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至今,江西省星子县还有莲池遗址。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根据课文填空 ⑴念天地之悠悠,_____。 ⑵_____,阴阳割昏晓 ⑶斯是陋室,_____。 ⑷_____,草色入帘青。 答案:⑴独怆然而涕下。⑵造化钟神秀。⑶惟吾德馨。⑷苔痕上阶绿。 3.根据理解默写 ⑴《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 ⑵《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文学常识填空 ⑴《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字 ,世称 ,“元公”是他的“ ” ⑵“说”是 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 或 ,也可以 或 来论述道理。 答案:⑴周敦颐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茂叔 濂溪先生 谥号⑵议论文 说明事物 论述道理 借人借事 借物的记叙 5.给加点字注音 蕃( ) 淤( ) 濯( ) 涟( ) 蔓( ) 亵( ) 噫( ) 鲜( ) 予( ) 答案: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蔓màn 亵xiè 噫yī 鲜xiǎn 予yú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疏通文意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水陆草木之( )花,可( )爱者甚( )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⑵予( )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濯( )清涟( )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益( )清,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