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12866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化 课件(31张)+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96292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导学案,31张,文化,16课,建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的科技名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等。 2、了解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东西起止点、构成、作用、地位等。 3、知道北京城的营建、布局特点和紫禁城的建筑特色。 4、知道明朝的文学成就。 一、科技名著(科技) 1、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著作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内容 评价 共同特点 2、结合三位科技巨人的生活与创作经历,说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建筑) 3、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秦长城 明长城 修筑目的 东西起止 地位 相同点 4、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归纳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三、小说和艺术(文学) 著作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作者 时代 内容 不同点 相同点 【材料研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 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 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并举例说明“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5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上的创新之处。与《开工开物》处于同一时期的科技巨著还有哪些?(6分) 材料三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2分)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答案 1、共同特点:全面、具体、翔实;实用性;总结性。(其他答案见课文) 2、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胸怀;刻苦钻石的坚强意志; 实地考察的科学作风;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 3、相同点:都在旧长城的基础上建筑;都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的侵扰;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其他答案见课文) 4、劳动人民的智慧;建筑水平的高超 5、呈“凸”字形;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左右对称,均衡布局 6、不同点:主题和风格各异 相同点:①规模宏大,结构严整; ②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③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研读】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问题探究】 (1)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3分) 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等。(任举两例,得2分) (2)不仅首述农事,还记述手工业的发展状况。(2分) 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一点2分,4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答出一点即可,2分) 3(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