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16393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预习、探究、检测案 )课件(60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88780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预习,探究,检测,课件,60张
  • cover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语文统编版 八年级下 马丽华 1.了解蕴含的历史人文气息,激发学习兴趣。 2.画出作者的行踪,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 3.以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为抓手,通过品词析句和朗读,赏析各拉丹冬的美景,尤其是冰塔林的美景。 4.通过作者糟糕的身体状况来认识到自然环境的严酷和人的渺小与伟大。 1.读读写写 lí lénɡ zhòu jīnɡ lì qián ɡōnɡ rú huò qī dūn zhě zhòu wān yán shuāi jié yì yì yínɡ huàn zhǒnɡ xiè dài 2.多音字 扛 棱 kánɡ ɡānɡ lénɡ lēnɡ 3.释义 形容黑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松懈懒惰 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 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清楚,分明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4.作者作品 马丽华,1988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获北大文学学士学位。后任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调至北京,现任中国藏学-出卷网-总编辑。她的作品《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全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作者关于白然伟力和无尽时空的思考融化在对自然的敬畏、礼赞中,含蓄邈远,富有诗意。 5.内容速览 长江源,即长江的源头,孕育了华夏的文明。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环抱于号称"亚洲屋脊"的昆仑山脉和青海、西藏交界处的唐古拉山脉两大山脉之间。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很少有人触及,是科学家、探险者和环保爱好者所神往的地方,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长江源头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6.相关介绍 长江源 一、释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游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之前我们学过的游记,像《小石潭记》《壶口瀑布》,都是直接以游历的地点命名的,而这篇课文的题目却加上了一个定语———长江源头。是不是有点啰嗦呢? 《各拉丹冬》 《在各拉丹冬》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你认为这三个题目哪个好?说说理由。 作者把“长江源头”放在题目里,是有深意的。长江源远流长,孕育了华夏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中国人对长江源头的探索,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 齐读 1978年1月13日新华社: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80公里。随后《辞海》和有关书籍相继采用了这次考察成果。一个月以后美联社报道,中国长江取代了美国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河。 百度百科: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位于东经91.0°,北纬33.5°,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 二、寻踪 游记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交代作者游踪的句子。 第1段: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走向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 第3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 第4段: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 第5段: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 第6段: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第10段:置身于冰窟…… 第12段: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 第13段: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