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20628

12《诗经》二首之《蒹葭》 第2课时课件(27张PPT)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29272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诗经,二首,蒹葭,课时,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 下 12.《诗经》二首 蒹葭 诗 经 二 首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12 《诗经》二首 蒹 葭 学习目标 1、学习《诗经》的基本知识。 2、在朗诵、背诵中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及主题。 3、品味诗歌赋、比、兴写法。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 ,生于水边。 解题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此诗被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 一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每章前两句,语速应缓慢,读出苍凉味。 "溯洄""溯游"两句,动作焦急急迫,语速应较急促。 "道阻且长"等句,语速应慢,体现险阻重重。 "宛在"三句,应读出失望、怅惘之情。 朗读指导 自主学习 一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sùhuí jī chí zhǐ jiānjiā xī méi sì 自主学习 二读,读懂文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河畔芦苇长得真茂盛呀,清晨的露水凝成白霜。我思慕的那个人呀,正在河水的另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又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长得真茂密呀,清晨的露水珠儿还没干。我思慕的那个人呀,正在河水对面的岸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水路升高舟行难。顺流而下去寻她,她仿佛又在水中沙洲上。 自主学习 二读,读懂文意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岸边芦苇长得真茂盛呀,清晨的露水珠儿还没晒干。我思慕的那个人呀,就在对面的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水路迂回曲又弯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在水中陆地上。 自主学习 三读,把握情感,体会意境 (1)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忧郁,惆怅,迷茫) (2)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自主学习 抒发了一个年轻人因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与惆怅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读,把握情感,体会意境 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西方近现代艺术极其注重意象的营造:绘画、音乐都有“印象派”、诗歌有“意象派”,中国古代文学评论也有“兴象万千”之说。 自主学习 三读,把握情感,体会意境 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自主学习 三读,把握情感,体会意境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道路“阻长”“阻跻”“阻右” 丛生茂密,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