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26651

主题班会:校园欺凌专题教育 课件(43张PPT)

日期:2024-05-09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83255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主题,班会,校园,欺凌,专题,教育
  • cover
校园欺凌专题教育   增强法制观念    杜绝暴力欺凌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暴力)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行为 三、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 四、校园欺凌的危害 目 录 什么是校园欺凌(暴力)  名词解释: 校园欺凌 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多发生在中小学。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 。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我国家还没有一个针对校园欺凌全国性的调查数据,参照国外的调查数据:85%的女孩和80%的男孩报告在学校受到过至少一次的欺凌,10%-15%的学生曾经欺凌过他人,日本一年当中所报告的校园欺凌事件有两万多件,校园欺凌如此普遍。 根据教育部统计,仅今年5-8月份,全国就发生68起校园欺凌事件。 大数据 相关新闻图片 相关新闻图片 相关新闻图片 相关新闻图片 校园欺凌的主要 表现形式、行为  认识校园欺凌现象的三种形式 1、语言欺凌。语言欺凌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打架斗殴、抢东西、强索钱财、毁坏物品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在校园欺凌现象中最为普遍。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对施暴者可能导致成人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人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 3、心理欺凌。心理欺凌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欺凌行为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画侮辱画。 欺凌行为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施害学生身心不成熟,易冲动。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和心理也会逐渐发展。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控辩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辨别是非和自控的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处理问题时极易冲动。 2、不良交往,极易形成伙伴集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开始选择和同龄人交往并融入群体里面,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不再是学生的模仿对象,为了在群体里面占有一席之地,学生往往会选择被同化。而未成年人的思想往往很不成熟,如果受到不良团体的挑拨和唆使,很容易就会实施犯罪造成危害后果,并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具有罪恶感。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3、虚荣心,爱模仿,特别要“面子” 这个时期的学生,虽然心智不成熟,但急需证明自己,期望别人把自己看成大人,爱出风头,喜欢逞强,希望当“老大”,极其容易用暴力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满足经济上的现实需求和心理上成就感。 模 仿 4、法律意识淡薄 在很大程度上,实施欺凌、暴力行为的学生大多法律意识是十分淡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实施这种行为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和责任。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