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瑶族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欣赏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2、能为《瑶族舞曲》的A主题用课堂乐器伴奏。 3、能对《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出创编。 教学重点 1、2/4拍与3/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2、A段旋律的模唱。 教学难点 《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 老师演奏葫芦丝《瑶族舞曲》,引起学生兴趣,介绍瑶族风情特点。 二、欣赏《瑶族舞曲》 1、初步感受全曲。想想乐曲中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引出A-B-A) 2、分别听一听四个主题,感受乐曲乐段速度和情绪的不同,说说四个主题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场景?比较喜欢那一段旋律? a主题:姑娘婀娜多姿的舞态。b主题:小伙子们热烈欢快的舞姿 。c、d主题:c、d旋律安宁,深情委婉,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三、学习A段主题旋律,注意2/4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试着伴奏。 1、对A段主题a旋律和主题b旋律进行模唱练习。老师钢琴伴奏,要求学生:站姿,抬头挺胸,身正。闻花香吸气。用正确的情绪。(多遍练习) 2、改变A段乐曲的速度、强弱规律让同学们来感受乐曲有什么变化。(强音变弱音,快板变慢板)不同的体验让学生对速度、强弱的作用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四、拓展 1、对《瑶族舞曲》进行编创。 a主题: 碰铃:X - |X - | 木鱼:X XX|X XX| b主题: 碰铃:OX OX|OX OX| 木鱼:XX XX|XX XX| 2、同学们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音乐进行编创舞步。(左、右、左、右踢;右、左、右、左踢)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并且随着乐曲动了起来,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我们还看到这首民族乐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西洋管弦乐完美的演奏了出来,说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的音乐还需要同学们去传承,发扬广大! (后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瑶族舞曲 2/4拍子:X X ∣X X 强 弱 强 弱 3/4拍子:X X X∣X X X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单乐章复三段体结构: A→B→A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符合实际且细化的教学目标。始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在聆听过程中设计了随音乐律动、哼唱主题旋律、打节奏为音乐伴奏。 本课较有特色的教学环节:导入部分,老师用葫芦丝演奏《瑶族舞曲》,让学生迅速提高兴趣。拓展部分,学生在熟悉作品音乐主题,获得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本课的不足之处: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场景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在完整聆听时既要求学生听辩主题,又要求学生想象场景,多数学生无法做到一心多用。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个环节改为在欣赏每个主题后,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的音乐场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