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41353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语文试题(一)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947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考前,版含,Word,试题,语文
  • cover
2021年考前模拟卷 语文试题(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春秋笔法”是一种礼乐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书写方法,其历史叙事是体现礼乐精神的。《春秋》的历史记载是以政治立场为主要原则的,而对历史事实本身是有所隐藏有所遮蔽的,这就是隐约其事的所谓“讳书”。 《左传》记载,齐桓公称霸的“葵丘之盟”,周襄王派宰臣孔亲自赐齐桓公祭肉,齐桓公召集各国诸侯齐聚葵丘,发誓“言归于好”,充分显示了一代霸主的形象。而《春秋经·僖公九年》的记载则是“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鲁国出于本邦立场,将自己列于榜首,一个被动旁观者的形象仿佛变成了主持者、召集人,威风八面的齐桓公却成了微不足道的参与者。《春秋》这样的例子很多,这是典型的思想大于历史的记载,是一种主观史学的婉约其辞、“曲笔回护”方式,但正是这样的记载方式使得真正的历史被遮蔽了被曲解了。 尽管《左传》与《春秋》在思想上努力保持一致性,但其客观的历史叙述方式又使其离开思想,以客观呈现的方式表现出某些与主观思想的背离,显示出历史大于思想的倾向。也就是说《左传》在政治上也坚守礼乐文化的立场,但其在客观的历史叙事时,又往往表现出与主观立场的不一致性。 “直笔”是《左传》坚守的历史叙事立场。“直笔”是一种不畏强权、“书法不隐”的史学精神,坚持“直笔”的史学精神往往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鲁襄公二十五年“崔杼弑其君”的记载,竟然付出三位史官鲜活的生命。“直笔”不仅是一种不畏强权的史学精神,更是一种历史的忠实记录,这就是司马迁所谓的“实录”,是社会生活全面而细致的记录方式。其实这种“实录”精神在《左传》中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在历史叙事的宏大而细密的描写上更显示出“实录”精神。 《左传》突破了《春秋》简约蕴藉的历史书写方式,以现实主义的“实录”笔法描述了春秋二百五十多年风云激荡的历史长卷,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风貌和精神风采。《春秋》的历史记载是标题性的纲目式的,往往只是一个历史事件的结果,事件与事件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缺少关联,更缺少历史的过程与细节。而《左传》的历史记载,是一种关联性叙事,着眼于事件、人物、言行之间的联系,找到不同时空历史事件的逻辑联系,从而把简单的历史记录上升为一种复杂的历史叙事。《左传》叙事往往以一个事件为中心,设置多条线索、多重矛盾、多种人物,向中心辐辏延展,这种从多点出发向中心辐辏集中的叙事,是一种“车轮式”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既反映了历史的纷纭复杂多种角度,又实现了艺术的中心突出简约通脱。在历史叙述的关键处,《左传》总不忘记放缓叙事的节奏,集中笔墨展现过程描述情节,以生动的文学手法,使历史变得生动趣味而又汪洋恣肆。 ———(选自傅道彬《<左传>与春秋时代的文学革命》,有删改) 材料二: “春秋笔法”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