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51967

2.6《月球》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488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月球,教学设计
  • cover
《月球》教学案例 (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中的第二课。从教材内容上通过对月球更多秘密的探索,利用展示图片、模拟实验、观察记录等活动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从多维度地去认识月球,掌握月球的基本信息。本课主要有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了解月球上的环形山,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其形成原因。第二个活动是模拟月球的公转,对月相形成原因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发布第三个活动,即月相的观察任务,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月以上的月相。最后带领学生分析记录结果,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月亮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在二年级时学习了《看月亮》使得学生对月相有了初步的概念,但月球还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包括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大部分学生估计无法确定月相变化的排列顺序,对月球的观察方法和知识有限。在本节课中基于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通过图片欣赏、模拟实验、观察记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2、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 4、能持续观察月相,会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难点:持续观察记录月相,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沙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石块、月相记录手册。 3、教师演示材料:手电筒、篮球、铝箔纸包裹的网球。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月亮图片。 同学们,这是什么?———月亮! 关于月亮你知道些什么?———有各种形状、不会发光、球体。 对了,它真正的名字叫月球。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月球。(板书课题) 【意图解析】出示月亮的图片直接导入课题,引导学生的认知从原先意识中的“月亮”转变到“月球”。 (二)活动探究。 1、月球上的环形山 出示月球表面的图片。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月球的好奇心和探索从未停止过。400多年前,意大利伟大的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有很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又研究出了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或陨石撞击而形成的。这些环形山有什么特征?———外围一圈隆起、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意图解析】出示月球表面的图片,并加以视频给学生带来直观视觉体验,同时尝试用语言描述月球表面的状态。 模拟实验:环形山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 陨石怎样撞击会形成这些不同特征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问题:环形山的大小、深浅和陨石的什么有关。 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实验器材有沙盘、细沙,它们代表了月球表面;还有石块,代表宇宙中的流星和陨石。陨石的质量和撞击速度怎么来表示?该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小组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大小不同的石块表示质量不一的陨石,石块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撞击速度不一样。 出示实验步骤: (1)在两个盘子里分别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高度往其中一个沙盘中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3)从同一高度往另外一个沙盘中丢不同大小的石子。 (4)轻轻将石块取出,观察被石块砸过的坑。 同学们已经有了实验思路,接下来请大家讨论小组分工。你们小组是怎样分工的?———A负责将细沙铺在沙盘里;B负责挑选大小相同的石块,使其从不同高度坠落;C负责挑选大小不同的石块,使其从相同高度坠落;D负责将石块取出。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问题———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