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64137

2021届新高考历史大题新题型分类特训 特训三 认识理解类(含答案,有解析)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3972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特训,2021届,认识,答案,理解,分类
  • cover
一、材料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20世纪初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时间 中国形象 16世纪 1515年1月,葡萄牙商人埃姆波利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发现了中国,并在那里逗留了一段时间,这是世界上拥有最富裕财产的国家,很多美丽、伟大的情景,使我们大吃一惊。” 17世纪 1615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的札记中写道:“标志着与西方的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称为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的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也完全交付给他们来掌握。” 18世纪 1700年,英国柏林科学院院长莱布尼茨说:“中国社会正是由理性创造的和谐的王国,而灾难深重、道德败坏的欧洲应该向中国学习摆脱现实苦难,建立和谐社会的正确道路。” 19世纪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是日本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98年,日本政治家竹越与三郎在他的著作《支那论》中有“中国人种侵略世界”一节,结尾处的一段话是:“中国人之势力如此之可畏,浸假彼异日能举动自由,纵汜横溢,我日本何能当其冲乎?”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6~19世纪西方人眼中中国形象变化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革命是“变旧质为新质;改良则是以渐进的斗争形式推动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化,它们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矛盾对立的,二者交叉地出现,或缓或急地促进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中国就是在革命与改良的不断变革中曲折前进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 1894年至1895年间,北洋舰队被日本打得全军覆没,洋务派30余年的“富强”设想也被击得粉碎,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思潮便形成了一股富有朝气的政治力量出而领航了 孙中山在1894年,章太炎在1898年还分别向李鸿章上书论政,想通过他在政治上有所兴革。……在近代中国,革命一开头并不是改良的对立面,而是改良的合作者 20世纪初 原来参加维新运动的如秦力山、杨笃生、章太炎等一批人也都投到革命的旗帜下来了。时局的震荡,甚至连梁启超也有“中国实舍革命外无别法”之想 1903年12月,曾谋求同改良派合作以实现中国社会变革的孙中山公开宣布:“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他的话表达了对改良派的失望,同时又明确地划分了革命和改良两个阵营的界线。章太炎发表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则用更加尖刻的语言说明了二者的对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陈旭麓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1902年,梁启超在其《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明确指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并主张“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的新小说 新小说 文体 简介 《新法螺先生谭》 (1905) 科幻小说白话文 叙述主人公新法螺从地球到月球、金星,最后重返上海的奇异经历。小说中涉及了大量的技术名词,如“离心力”“卫星”“洗脑”“循环系统”“动物磁气学”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909) 章回体白话文 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终止。通过这个人物20年间的遭遇和见闻,揭露了从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前后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左右的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并从侧面描绘出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新中国》(1910年) 科幻小说白话文 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是—部以梦为栽体的幻想之作。书中写到:“万国博览会”要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此在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根据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