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65995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非实验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808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西省,历史,版含,Word,试题,实验班
  • cover
宜春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而弱之”“弱土而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的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土块为止。当时粮食单产据古书记载“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2.“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3.宋代诗人叶茵在《田父吟》中写道:“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条桑。”此诗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自给性 B.田园生活的艰难性 C.农业生产的富足性 D.男耕女织的分工性 4.“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5.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6.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 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     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 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     D.唐王朝设立了新的商业区 7.《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8.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C.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 D.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9.雍正帝曾令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耕织图册》,图里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都被画成他本人及其家眷的容貌。这一做法体现出的经济思想形成于(  ) A.西周  B.战国 C.秦代   D.清代 10.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到:“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11.“请读一读或听人念这本书吧!在这本书中,正如马可·波罗所叙述的那样,我们条理分明地记下了东方各大地区……的所有伟大而又奇特的事物。”这一宣传 (  ) A.使东方很快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 B.使“西学东渐”逐渐成为潮流 C.成为西、葡开辟新航路的极大动力 D.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2.在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对非洲人民造成最为严重的伤害的是(  ) A.金银掠夺   B.商品输出 C.黑奴贸易   D.香料贸易 13.有人认为,哥伦布的远洋航行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心插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