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66737

第7课《溜索》导学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204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7课,溜索,导学案
  • cover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7课 溜索 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3、理解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内容,通过与本单元其他作品的比较,体会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文中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 3、阅读环境描写的段落,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中考导航 1、“盘桓”“千钧之力”“锱铢”“战战兢兢”等为中考易考词。 2、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易考点。 3、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搜索“怒江大峡谷”相关知识: 怒江大峡谷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寻根文学”重要代表作家,编剧。他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描写日常生活或普通人物为主,展现鲜明生动的世俗社会众生相,语言简洁明快,雅俗共赏。代表作有《遍地风流》《棋王》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遍地风流》(作家-出卷网-1998年版)。略有改动。《遍地风流》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篇幅都比较短小,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全书共四辑,分别为《遍地风流》《彼时正年轻》《杂色》《其他》。《溜索》是其中的代表作,位列第一辑第二篇。 三、导读理解 1、分析文章第1段的作用。 解析:开篇单刀直入,悬念迭起。“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劈头而来,起笔突兀,并未说明是什么样的声音,让人们充满了疑惑。接着,通过描写首领的表现、马的“迟疑”和牛们的“慢下来”,营造了一种即将有大事发生的气氛,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2、文章第3段“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两句中两个“懒懒”的意思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解析:同中有异。 相同点:两个“懒懒”都有“慢慢地,不当一回事”的意思。 不同点:第一个“懒懒”表现了“我”的懵懵懂懂,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临近;第二个“懒懒”表现了首领的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不畏艰难险阻。 3、简要赏析文章第4段文字。 解析:第4段文字多用短句,节奏感强。如“山不高,口极狭”以下大惑”“抽一口气”语言干净、洗练,写出了山势的险峻。 4、赏析文章第5段句子的表达效果。 解析:化静为动。“绝壁”本静止不动,这里却写它“飞快垂下去”,作者赋予“绝壁”动态感,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让人触目惊心,为后文写牛们的胆怯做了铺垫。 5、文章第9段直接写“索”,有什么作用? 解析:直接写“索”,“千钩之力”与“锱铢之力”、“动弹不得”与“山倾”“索崩”,形成对比,既写出了“索”的牢固有力,又给人一种紧张危险的感觉,为下文写马帮溜索过江做铺垫。 6、赏析文章第10段“嗖的一下小过去”中“小”的表达效果。 解析:第10段中,“小”字将人在溜索之上快速经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7、文章第15、16段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解析:牛们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哀哀地叫着”、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