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66742

第20课《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3次 大小:175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课,曹刿论战,导学案,答案
  • cover
20《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4.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品析“论战”内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了解战国时期齐鲁之间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长勺之战。 2.解题: 从题目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二、展示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三、新课学习 (一)、独立学习【要求】大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正确、工整地书写答案,用红色笔圈点标注疑难问题,待小组合作学习时解决。(10分钟) 【任务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概述课文大意。 【任务二】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 2.曹刿的身份怎样?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哪个词?全文按事情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情节?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6.“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你是怎样看待的? 【任务三】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2.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任务四】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可以分为几层?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求】通读全文,总结归纳,深入探究。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研讨问题,可以发表独特的见解。此环节要求学生精力集中,积极动脑思考问题(10分钟)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①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曹刿认为“肉食者鄙”在文中能找到根据吗? ③相比之下鲁庄公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④庄公除了见识鄙陋之外,就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吗? ⑤对于人物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方法? 3.文中哪些地方是详写的?哪些地方是略写的?为什么这么安排? 4.归纳文章主旨: 5.归纳本课的写作特点: 四、展示交流【要求】所有同学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积极动脑思考,在展示后及时评价和提出质疑;展示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姿态要端正,表达之前要告知学生自己组所展示的题目内容,展示完毕也应该加以说明。 检测型展示:独立学习部分【任务二】的3、6、4【任务题三】的2【任务四】的2 主题型展示:小组合作学习部分2题的①③⑤;3、4、5题。 五、知识检测及反馈 1.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2.用原文回答,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同意鲁庄公跟齐国打仗的原因是 。 3.结合原文,请分析曹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5.长勺之战是古代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著名战役?请你谈谈战争中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6.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和下列加横线的字含义相同的成语。 例子: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①三而竭———( ) ②小信未孚———( ) ③故克之 ———( ) ④下视其辙———( ) ⑤未能远谋———( )⑥夫大国,难测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