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83358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幻灯片48张)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491047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幻灯片,48张
  • cover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一课时) 马丽华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五单元 阅读 1.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重点)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难点) 3.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重点) 学习目标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 位于东经91.0°,北纬33.5°, 海拔6621米, 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 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的源头。 一、导入新课 各拉丹冬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当代女作家,现任中国藏学-出卷网-总编辑。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卷网-2007年版)。有删改。《藏北游历》状写西藏北部地区高寒牧场的游牧文化:千百年来游牧人群精神生活中对于神山神湖的崇拜,格萨尔王的传说,本土宗教遗存———苯教,原始智慧,今古传奇;日常生活中的婚丧嫁娶节庆娱乐;藏北高原的辽阔壮美,奇山异水,野生动物,无人区风光等。本文所写的是作者跟随摄制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拍摄时的经历。 三、写作背景 裸露( ) 黧黑( ) 冻疮( ) 霹雳( ) 砾石( ) 虔诚( ) 蠕动( ) 眩晕( ) 蜷卧( ) 腈纶( ) 皱褶( ) 挪动( ) 草坝子( ) 气喘吁吁( ) 接踵而至( ) 熠熠烁烁( ) luǒ lù lí chuānɡ pī lì lì qián rú xuàn quán jīnɡ lún zhě nuó bà xū zhǒnɡ yì 四、检查预习 (一)读准写对 【黧黑】形容黑。 【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 【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二)理解词语 朗读课文 划分段落 理清层次 五、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12-15) 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第一部分:(1-2) 交代“我”初到各拉丹冬的时间,同时介绍各拉丹冬的考察现状和此次考察的气候状况。 第二部分:(3-11) 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1.划分段落 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全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叙述了自己在游览各拉丹冬雪山时不同地点的所见所感。 草坝子———冰丛砾石堆———走下砾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此地已达海拔六千米以上。 1.初见各拉丹冬,作者的所见、所感是怎样的? 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 西北阴坡 尽是冰雪,景色单调 东南阳坡 好看 这种好看体现在哪? 六、合作探究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气势磅礴,变化多端。 比喻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大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写出了大山的晶莹洁白,傲然挺立。“黧黑”写出了大山的神秘感;整句描写了大山的外观形态,棱角层次的鲜明,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山的气势磅礴,拔地参天,增强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2.读课文,说说考察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的描写。 海拔接近六千米;让人气喘吁吁;很不适应 3.负重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在此期间,“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