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285789

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1课. 走进颐和园 ▏人美版(北京)( 50张PPT)

日期:2025-10-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483033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年级,50张,北京,人美,颐和园,下册
  • cover
1.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位于( )的西北郊。以( )( )为基址。 2.颐和园以( )为蓝本,汲取( )的设计手法,集( )艺术为一体的大型山水园林。 3.( )年,颐和园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皇家园林 北京 昆明湖 1998 杭州西湖 江南园林 传统造园 万寿山 根据学习单内容,分组尝试欣赏以下景点 一组 五组 四组 三组 二组 六组 根据学习单内容,分组尝试欣赏以下景点 一组 五组 四组 三组 二组 六组 昆明湖和玉带桥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昆明湖主要由西堤景区、东堤景区和湖中南湖岛、藻鉴堂岛、治镜阁岛三岛组成。 昆明湖一个设计特色是它的西堤和堤上的桥。沿堤建有六座石桥,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其中一座用汉白玉雕砌的玉带桥,桥拱高耸,远望如一条玉带。 玉带桥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拔的曲线,形若玉带,故名玉带桥。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 颐和园昆明湖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什么是借景?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 哪个景点没有运用借景的造园手法? 佛香阁 昆明湖 颐和园 园外玉泉山西山 天空中的云彩 借实景 借虚景 谐趣园 谐趣园原名惠山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 谐趣园宫门三开间,中间是红漆大门,左右两扇大门上各装饰有八十一个金色大圆门钉和一个金色狮头门把手,门头上一个匾,上写“谐趣园宫门”,大门左右两侧各有三对儿可开启的镂空窗扇,窗扇上有涂金把手。 谐趣园设计及其精巧,而且处处都围绕趣做文章。这里不仅有人文的趣,建筑的趣、声音的趣、还有景观的趣。 桥趣 谐趣园中共有桥五座,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接近水面,便于观鱼。取名知鱼桥,是引用了战国时代庄子和惠子的一次有关知鱼不知乐的富有哲理的辩论游戏。用古人的故事来增添游人的兴味,这是园中的“桥趣”。 楼趣:在玉琴峡西侧有一座瞩新楼,这座楼从园内侧看是两层楼,若从外层看,却是一层。原来,谐趣园宫门前是那条下坡路的最低点,继续往前,又逐步升高,可以直接步入瞩新楼的上层,这种似楼非楼的设计,可谓"楼趣"。 声趣 入谐趣园,只见一池荷花,亭亭玉立,园内有一丛绿竹,竹荫深处,有山泉分成数股注入荷池。这道山泉的水源,来自昆明湖后湖东端,谐趣园取如此低洼的地势,主要就是为了形成这道山泉,使谐趣园的水面与后湖的水面形成一二米的落差,而在一二米的落差中,又运用山石的堆叠,分成几个层次,使川流不息的水声高低扬抑,犹如琴韵。有此一景,使这座园中之园有声有色,可谓谐趣园的“声趣”。 亭 台 堂 榭 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共十三处,并用一百一十多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连接,曲折迂回,移步变景,其乐无穷。 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乾隆首次南巡时,访过无锡惠山的寄畅园,因为爱其幽致,每次南巡都游览这里,还专门绘图带回北京,在万寿山下建造了这座谐趣园。这座小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是运用了名景移植的造园手法。 寄畅园 谐趣园 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名景移植? 将著名的景点在另外一个地方加以创新,重现它的风格。 哪个景点没有运用名景移植的造园手法? 颐和园 练桥 佛香阁 哪个景点没有运用名景移植的造园手法? 佛香阁坐落在颐和园万寿山的山上,南对昆明湖,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