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87798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三单元2020—2021学年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8847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课,PPT,37张,课件,小石潭记,年第
  • cover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学习目标 1、学习移步换景、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揣摩文中的传神之笔,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重难点) 2、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自然之美,陶冶审美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明代朱子臣说:“山水朋友,性命文章,乃名士本色也。”今天,我们就去接近一下将生命融于山水间,将真情寓于文字中的伟大文学家柳宗元,欣赏一篇他的“性命文章”《小石潭记》。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又因官终柳州(今属广西)刺史,人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代表作有寓言《三戒》《罴说》,诗歌《江雪》《渔翁》,散文“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卷网-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 唐顺宗时,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但由于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改革很快失败。宪宗即位后,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荒凉偏僻的永州被放逐了十年。回京不久便再被贬到更僻远的柳州,在柳州病逝。 写作背景 《永州八记》与唐宋八大家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里体现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三苏 )、王安石、曾巩。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 ) 幽邃( ) huáng liè chí kān yǐ chù suì cī qiǎo xī 读清字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竹林 向下,往下 格外 清凉 把 ......作为 遮掩、缠绕、 摇动、下垂 向西 以……为乐 弯曲 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使我心中快乐。砍掉竹子,开出道路,往下 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凉。(潭)把整块的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译文 1、请用四字短语概括第一段内容。 发现小潭 研读课文 2、第一段中作者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隔 闻 取 见 伐 3、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篁竹、小潭、青树 、翠蔓 研读课文 移步换景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石潭及其周围景物的?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研读课文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近景 写出了小石潭岸边石头形态的多样。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远景 写出了树枝藤蔓婀娜多姿、青翠欲滴之美。 由近及远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 大约 在空中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曲折 看见 向下 指示代词,那 能够 像狗的 牙齿一样 穿透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