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87809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28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6527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28张,PPT
  • cover
第四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演讲者的观点。(重点) 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品味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难点)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真理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重点)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新课导入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20年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进入中国诗坛。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散文《五四断想》等。他的诗歌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散文抨击社会时弊,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 作者简介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写作背景 李公朴(1902-1946),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 1946年2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人物介绍 污蔑( ) 捶击( ) 恐怖( ) 蛮横( ) 挑拨离间( ) miè chuí bù mán hèng jiàn 读清字音 卑劣:卑鄙恶劣。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大批残杀。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挑拨离间: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5) 第三部分(6—12) 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1、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无罪而施毒手; 整体感知:1-3自然段 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2、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感情强烈真挚。 整体感知:1-3自然段 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表达了讲演者对李先生的崇敬,对敌人的痛恨,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 无耻 对比 反衬 光荣 3、第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