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87818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20492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35张,PPT
  • cover
第三单元 12.2蒹葭 《诗经》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诗经》的“六义” 三大基本内容: “风” “雅” “颂” 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160篇) 分大雅(31篇),多是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小雅(74篇),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量的民谣。 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40篇) 《诗经》的“六义” 三大表现手法: “赋” “比” “兴”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作品简介 诗经的地位: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本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写作背景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jiān jiā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 zhǐ 读清字音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 宛:好像、仿佛 河畔芦苇茂苍苍,夜来白露凝成霜。 我思慕的那个人,正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又在水中中央。 译文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河畔芦苇茂密密,露水珠儿还没干。 我思慕的那个人,正在那边水草滩。 逆流而上去寻她,水路升高舟行难。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又在水中沙洲上。 译文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已:还没有完;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岸边芦苇茂又盛,露水珠儿没晒干。 我思慕的那个人,正是在那水涯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水路迂回曲又弯。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沙滩上。 译文 古今异义 1、蒹葭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头发)灰白】 2、道阻且右(古义:向右迂曲。今义:方位词,跟“左”相对) 3、白露为已(古义:干;今义:已经) 概括本诗各章的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芦苇 白露 秋水 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课文研读 景语即为情语,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再现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